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

学会理解和观察孩子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7-05-27


❤️每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独特的,可是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却经常是共同的,共通的。今天我就来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循规蹈矩,在家却完全变了样?

参加过科技幼儿园校园开放日活动的家长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叹:“孩子在学校里循规蹈矩,怎么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呢?”在学校开放日的时候,我亲眼见证了儿子一整套入园规范。洗手、检查卫生、插牌、挂书包、换衣服、参加个别化学习,学习结束后整理玩具,回到座位上。再想想儿子在家里,拖拉症、遗忘症、哭闹症齐发,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3岁起就开始进入生活规范和社会礼仪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做事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程序,东西放在哪里也有自己的主张。而我们家长有时候的“好心帮忙”反而会换来孩子的哭闹,最终导致无法在家庭里建立起一套生活程序。

幼儿园就不一样。老师帮助孩子们建立了一套幼儿园的程序,这套程序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孩子在经过不断地重复练习之后,已经将这套程序深刻地记在心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是个“两面派”,而是我们家长要学习在家庭环境中建立一套行为规范的程序,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问题二:孩子似乎总听不见家长的指令,总是叫不动。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似乎总是对我们说的话心不在焉,或者记不住,重复提醒就会演变成家长不耐烦的嘶吼。我在幼儿园开放日那天留意到,个别化学习结束后,老师放了一段音乐,孩子们立即起身收拾玩具。全程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拖拉。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孩子对于家里的指令反应迟缓的问题。后来经过学习,我开始理解,幼儿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是不够的。一遍又一遍的指令,不一定是孩子不愿做,而是他听不懂。所以用另外一种方式代替,比如一种音乐代表着游戏结束,准备上课。音乐就是一个信号,音乐响起就是给了孩子一个明确的指令。受此启发,我在家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彩虹钟”。钟的表面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每种颜色代表这个时间段内应该完成的事情。让孩子看到这个颜色就知道要做什么事情。这比起我声嘶力竭的催促有效得多。

❤️问题三:孩子对电子产品无师自通,兴趣盎然,担心上网成瘾。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摆弄手机、IPAD,而且一上手就久久不愿放下,为此我不得不采取规定时间的方式来限制我的儿子使用电子产品,可是这种方法反而加剧了他对电子产品的渴望。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电子产品时代的“原住民”,而我们家长小时候从来都没有玩过电子产,所以我们是电子产品的“移民”。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产生很大的防卫心理。因为在这个时代电子产品是不可避免的。幼儿会热衷电子产品,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可被替代的更有趣的活动。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去挖掘和发现更有意义,并且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替代品。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是会主动放下手中的IPAD。不仅电子产品是这样,其他的一些家长认为不适宜孩子的活动或者行为。都不建议家长用限制的方式和孩子产生对抗,而是寻找替代品。

❤️“家长”是一门没有大学教授的学科,但却是每个父母最重要的一科。平时多听一些育儿讲座,学习一些幼儿心理学的知识之后,我开始明白,儿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形成的原因,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一直在用成人的说话方式,思维模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收效收微。我们只有通过耐心、细心地观察孩子,才能体会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任何的学校教育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参与到孩子在幼儿期的人格建立和心智建立的教育活动中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快乐的心。